|
|
|
Registros recuperados: 1.4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裕娟; 楊純明; 蕭巧玲; Yuh-Jyuan Lee; Chwen-Ming Yang; Chiao-Ling Hsiao. |
[[abstract]]本研究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農場進行田間試驗,選用較低感光性 稻種台稉2 號 (TK 2) 及較高感光性稻種台稉11 號 (TK 11) 為參試材料,利用高 壓鈉燈 (HPSL)、水銀燈 (ML) 及不照光 (CK) 等三種光源進行夜間暗期光中斷處 理 (時程介於23:30 至01:30,光照2 小時),據以探討短期夜間暗期光中斷對不 同感光性稻種生長、發育及產量之影響。由位於不等光源距離稻株植被表面上方 之光合作用光子流密度 (PPFD) 及光度測值分佈曲線,發現概以HPSL 之光輻射 測值大於ML 者,並皆符合以距離平方倒數遞減比例衰降,在兩參試稻種所測得 之趨勢類似。由於自插秧起至50%抽穗所需天數及50%抽穗至收穫所需天數均可 能因為夜間光中斷而延長,顯示暗期光中斷將可能改變稻株發育進展及生育天 數,而此一效應愈接近光源愈加明顯。暗期光中斷處理對參試稻種生長之影響, 由收穫時調查之株高、葉片數、葉面積及植株各部位 (葉片、桿、穗) 鮮重與乾重 等生長性狀顯示,ML 光照對株高的伸長效應低於HPSL 光照,兩光源處理尚且僅 有一期稻作近光源 (分別為 ≤ 2 m 及 ≤ 4 m) 稻株有輕微促進,二期稻作則幾無作 用。此兩種光源處理在兩期稻作均可提高近光源 (≤ 4 m) 稻株之葉片數及葉面 積,且TK 11 表現大於TK 2。另無論期作別,距離光源4 m 以內兩稻種植體之葉 重及桿重均增加,HPSL 之促進效果又高於ML。穗重則呈現相反結果,夜間光照 將明顯降低TK 11 收穫之稻穗重量,特別是距離光源4 m 以內稻株具有較大差異, HPSL 之抑制效果高於ML;TK 2 亦有類似現象,而以HPSL 光照差異較明顯。由 產量性狀之分析,顯示暗期光中斷將會減少TK 11... |
|
Palavras-chave: 暗期光中斷; 感光性; 水稻; 生長; 生產; Dark period light interruption; Night interruption; Photo-sensitivity; Rice; Growth; Production; [[classification]]16. |
Ano: 2010 |
|
| |
|
| |
|
| |
|
|
吳永培; 羅正宗; 陳一心; Yong-Pei Wu; Jeng-Chung Lo; Yi-Shin Chen. |
[[abstract]]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穀物收穫量測定器(Cropton)應用於臺灣水稻產量評估之可行性,試驗採用兩種方法進行取樣,方法1為本機器標準取樣法(每取樣田依其取樣方式取6個取樣小區,每取樣小區取10株水稻,總計取60株水稻),方法2為臺灣省糧食局採用之取樣方法(每取樣田位其取樣方式取4個取樣小區,每取樣小區取25株水稻,總計取100株水稻),結果發現不同取樣方法所得機器推估產量〔Y1(方法1)及Y2(方法2)〕分別與其小區調查產量〔Y3(方法1)及Y4(方法2)〕間的相關係都已高達0.93以上,且機器推估產量與小區調查產量的迴歸決定係數(R2)值極高,所以推論本機器可代替小區調查產量用於推估臺灣水稻,機器推估產量之簡單迴歸模式分別為Y3=60.0059+0.9609(Y1),R2=0.940;Y4=99.7731+1.0268(Y2),R2=0.866。至於機器推估與大面積實割產量則不呈一定高估或低估的趨勢,且其變異性頗大,推估能力較弱,故本機器似無法直接用在本省稻穀產量之推估。同時,小區調查產量對農民實割產量之推估力亦弱,而在兩種取樣方法裡均以方法1較方法2較能掌握樣品田稻株族群的變異性,有較好的推估結果。 |
|
Palavras-chave: 穀物收穫量測定器; 水稻; 產量推估 Cropton; Rice; Yield prediction [[classification]]14. |
Ano: 1994 |
|
| |
Registros recuperados: 1.43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