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Registros recuperados: 12 | |
|
|
Chwen-Ming Yang; 楊純明. |
[[abstract]]酸雨或稱酸性濕沉降 (acid precipitation),隨著其組成份、濃度、及淋洗期長短,可能對農作物造成不等程度的危害。本研究乃以不同組成份之不等酸鹼值人工模擬酸雨 (simulated acid rain) 浸潤水稻幼株根部1小時,藉以探討不同酸雨組成對若干生理性狀之差別反應。試驗以播種2~3週的稻苗(臺農67號)為試材,1 : 1、5 : 1、1 : 5等三種不同硫酸 (H2SO4) 與硝酸 (HNO3) 比例之試液為人工模擬酸雨,並調製成2.5、3.0、3.5、4.0、4.5、及5.0等六種酸鹼值等級,而以純水處理為對照組,比較葉片與根系均質液之酸鹼值、電導度值、及酸緩衝量之差異。根據試驗結果,當人工模擬酸雨酸鹼值低至4.0時,葉片均質液之酸鹼值即呈現明顯下降(惟降幅甚小,僅由pH 6.69至Ph6.45~6.42);當人工模擬酸雨續降至pH3.5時,葉片均質液之電導度值顯著升高22~24%;再降至pH3.0時,酸緩衝量將顯著上升13~15%。根系均質液亦在人工模擬酸雨酸鹼值達4.5時,其pH呈明顯差異(惟仍僅由6.55降為6.44~6.41);而當酸雨之酸鹼值續降至4.0時,根系均質液電導度值即上升12~16%;再降至pH3.5時,酸緩衝量則顯著增加31~35%。由此可見,稻苗根系對人工模擬酸雨酸鹼值的敏感程度高於葉片,惟其反應幅度不一。試驗結果亦顯示,在同一酸鹼值本試驗採用之三種酸雨組成份處理之間並未對所調查稻苗生理性狀產生顯著差異。 |
|
Palavras-chave: Rice seedling; Simulated acid rain; P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cidic buffering capacity; Homogeneous solution 水稻幼株; 人工模擬酸雨; 酸鹼值; 電導度值; 酸緩衝量; 均質液 [[classification]]6. |
Ano: 1987 |
|
| |
|
| |
|
| |
|
|
楊純明; Chwen-Ming Yang. |
[[abstract]]本文研究在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農場(臺中縣霧峰鄉)進行,調查2000年二期稻作至2002年一期稻作(二年四期作)之水稻生育期間稻株葉片葉綠素總量與氮素含量及葉綠素測計讀值,分析葉綠素與氮素含量關係,再釐清是否可以利用葉綠素測計讀值估測葉綠素及氮素之變化,並比較期作間差異。根據試驗結果,發現葉片之葉綠素總量、氮素含量或葉綠素測計讀值均隨著稻株生育進展而呈現下降趨勢,此一表現不受本試驗不同等級氮肥施用量之影響。續將稻株葉片之氮素含量與葉綠素總量進行相關分析,發現一、二期稻作皆可以直線正相關表示兩變數的關係,且由於兩期稻作資料經虛擬變數檢定為不顯著,乃進一步將兩期作資料合併分析,兩變數之間仍為顯著直線正相關 (R2=0.615, P<0.0001)。又試驗分析亦顯示,稻株葉片之葉綠素總量與葉綠素測計讀值之關係十分密切,可適用於直線相關,一、二期稻作之決定係數 (R2) 分別為0.758及0.862。兩期作資料經虛擬變數檢定為不顯著,其合併分析亦顯示兩變數間為顯著直線正相關 (R2=0.784, P<0.0001)。基於前述二項分析,乃將葉片氮素含量與葉綠素測計讀值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兩者在統計上無論期作均為顯著直線正相關,一、二期稻作之決定係數分別為0.574及0.439,並且可以合併分析產生兩期稻作共用之迴歸方程式 (R2=0.411, P<0.0001)。綜合試驗結果,在本研究採用之水稻品種臺農67號,建議可以利用葉綠素測計讀值推估稻株葉片之葉綠素與氮素含量,此一功能在氮肥管理上具有應用意義。 |
|
Palavras-chave: 水稻 葉綠素測計 葉綠素總量 氮素含量 氮肥管理 Rice; Chlorophyll meter; Total chlorophyll; Nitrogen content; Nitrogen fertilizer management [[classification]]6. |
Ano: 2003 |
|
| |
|
| |
|
| |
|
|
楊純明; 林俊義; Chwen-Ming Yang; Chien-Yih Lin. |
[[abstract]]從先驅性試驗研究計畫的角度來看,「水稻精準農業(耕)體系之研究」科技計畫的執行是相當成功的。「精準農業」一詞已普植於國內學術研究人員腦中,無論在監測系統、決策系統及農機系統的研究上,大多數的研究項目已達到計畫原先所設定的目標。在學術與推廣方面,在計畫執行期間舉辦了四次中大型研討會/展示會,讓各界人士瞭解農業的最新發展,認識新科技在農業上的深耕與開花結果,並因此學習「精準農業」有關的知識、技術、組件與系統。而三本專書的出版,除了呈現執行計畫的成果外,更延廣了執行計畫的教育成效。參與本計畫的研究人員,在計畫執行期間也先後將研究成果發表於國內外刊物中,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及其他推廣性報告已超過80 篇以上,同時提供同儕檢驗及藉以激發新創意。但是,由於「精準農業」在國內仍屬新興科研項目,第一階段的四年研究計畫中較為欠缺系統的整合及操作系統獲得的經濟效益評估,因此難以評估國內發展精準農業的遠景。在無法展示「精準農業」成效的前提下,農政主管部門將無以深入瞭解研發及執行精準農業可能遭遇的問題,導致其關心和支持程度也就相對減弱。展望未來前景,倘若農政部門持續支持「精準農業」的試驗研究,建議第二階段的研究計畫當著力於特定目標系統的整合及特定目標精準農業系統效益驗證與操作展示等工作。如此,不但可以在既有的基礎上設定實務研究主題,也務實的開發出解決特定目標的精準管理操作系統,將研究主題的成果落實成為「精準農業」的成功案例。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pilot project, the ¡¥Studies on Precision Farming System for Rice¡¦ is a successful one. The term Precision... |
|
Palavras-chave: 水稻精準農業體系; 精準農業; 精準農耕 水稻精準農業體系 Rice precision farming system; Precision agriculture; Precision farming Rice Precision Farming System [[classification]]6. |
Ano: 2003 |
|
| |
|
| |
|
|
陳榮坤; 楊純明; Rong-Kuen Chen; Chwen-Ming Yang. |
[[abstract]]為利用光譜遙測技術具有之非破壞性而即時大面積快速偵測優點,必先瞭解被測物反射光譜特性及其外觀物理徵狀與光譜特徵之關係,同時建立對應之光譜特徵模式,才能據以進行監測而提供被測物的現況資訊。本研究以不等氮肥施用量處理來建構不同植被狀態及產量表現之水稻族群,以探討標準差植被指數(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 NDVI ;或稱正規差植生指數)、葉面積指數(leaf area index , LAI)及產量間的關係,試以利用植被高解析反射光譜模式化水稻的產量。試驗發現水稻全生育期的NDVI 及LAI 在不同年度和期作均呈現凸形曲線分佈,而NDVI 與LAI 之間則呈現指數曲線關係(RZ = 0 . 601 , P < 0 . 0001 ) ,顯示由NDVI 及LAI 相互推估的可行性。又比較抽穗期問量測的LAI 與水稻產量之關係,發現水稻產量可利用抽穗期問的LAI 予以預測,其中一期稻作為抽穗前後15 天之累加LAI 或平均LAI ,二期作則為抽穗前15 天與抽穗後10 天之累加LAI 或平均LAI 。綜合本研究結果,顯示可藉由水稻生育期間光譜遙測資料計算的NDVI 推估當時的LAI ,再以抽穗期間LAI 進行對產量的預測,達到利用光譜遙測技術在追蹤水稻族群生長狀態及預測產量的目的。惟試驗亦發現,由於NDVI 與LAI 的指數關係,限制了在高NDVI 臨界值的使用。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arget canopy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physical characters of crop should... |
|
Palavras-chave: 遙測; 標準差植被指數; 葉面積指數; 產量; 模式化 水稻精準農業體系 Remote sensing;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Leaf area index; Yield; Modeling Rice Precision Farming System [[classification]]6. |
Ano: 2003 |
|
| |
|
| |
|
| |
|
|
楊純明; Chwen-Ming Yang. |
[[abstract]]本研究調查2000 年二期稻作至2002 年一期稻作(計二年四期作)之水稻生育期間稻株葉片葉綠素及氮素含量,配合以葉綠素計讀值的量測,試以建立葉綠素計讀值與葉綠素及氮素之關係式,利用於估測和追蹤稻株之葉綠素及氮素狀態。試驗發現以不等量氮肥的施用將影響稻株之葉片之葉綠素總量及氮素含量,但是在相同等級下葉片之葉綠素總量、氮素含量或葉綠素計讀值均隨著稻株生育而呈現下降趨勢。稻株葉片之氮素含量與葉綠素總量可以直線正相關表示,一、二期稻作皆然,且兩期稻作資料可以合併分析,兩變數之間仍為顯著直線正相關。試驗分析亦顯示,稻株葉片之葉綠素總量與葉綠素計讀值之關係可適用於直線相關,一、二期稻作之決定係數(R2)分別為0.758及0.862,其合併分析亦為顯著直線正相關。在葉片氮素含量與葉綠素計讀值的關係上,無論期作均為顯著直線正相關,一、二期稻作之決定係數分別為0 . 574 及0.439,合併分析產生兩期稻作共用的迴歸方程式州為0.411(P<0.0001)。根據試驗結果,本研究採用的水稻品種臺農67 號,建議可以利用葉綠素計讀值估測和追蹤稻株葉片之葉綠素與氮素狀態。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Taiw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Experimental Farm, Wufeng to investigate changes of leaf total chlorophyll and nitrogen content as well as values of chlorophyll meter for rice plants (Oryza sativa L. cv. TNG 67) grown from... |
|
Palavras-chave: 水稻; 葉綠素測計; 葉綠素總量; 氮素含量 水稻精準農業體系 Rice; Chlorophyll meter; Total chlorophyll; Nitrogen content Rice Precision Farming System [[classification]]6. |
Ano: 2003 |
|
| |
Registros recuperados: 12 | |
|
|
|